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12月27日,记者从甘肃省中医院了解到,由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组专家组组长、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科技攻关组专家组副组长、甘肃省中医院院长张志明牵头完成的科研项目“甘肃方剂防治新冠肺炎的临床应用及化学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研究构建了“三联三融”(三联即院校联动、院地联动、院院联动,三融即中西医融合、临床与基础融合、多学科融合)体系,对新冠肺炎进行了理论探讨、临床疗效评判、物质基础挖掘、分子机制探索以及产品应用开发等全方位研究,并提出“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新冠肺炎新模式。
【资料图】
张志明介绍,结合甘肃省新冠肺炎证候特点,项目研究了甘肃省新冠肺炎的中医病机,制定并建议出台《甘肃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共4版),在全省范围内高效实施,使甘肃省新冠肺炎治愈率居全国前列,为中医药科学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推广模式和有效经验。
项目组成员、甘肃省中医药大学教授刘永琦说,甘肃省从疫情开始,就建立了中西医结合联动工作机制,设置中西医防治双组长制,这从源头保障了中西医的协调推进,中西医并重,共同参与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
刘永琦介绍,项目先后通过临床总结发布了“甘肃经验”和“甘肃策略”,凝练总结出“甘肃方剂”,具体说,中医药提早介入,早干预、早治疗,截断病势进一步发展,降低重症、危重症的发生。对于症状较重的这类患者,根据西医诊疗难点,提出中医解决方法,拟定中医治疗方案,中西医共同评价治疗效果,并通过中西医联合查房,充分交流临床问题,促进中西医诊疗融合,加速患者康复,这种模式在甘肃省新冠肺炎防治中得到过充分体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疫苗的研发,研发团队再一次提出了“中医药+疫苗”的预防模式,筑起了疫情防控的两道坚实屏障。
在张志明看来,中西医结合模式,中医药尽早介入,全程参与,是甘肃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大亮点,也是甘肃治愈率高、重症患者相对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志明说,对于普通患者的救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改善症状、缩短疗程、促进痊愈。普通患者常以发热、干咳、乏力症状为主,部分患者有胸闷气短、肺部散在渗出等症状,中医药采取了宣肺透邪、芳香化浊、清热解毒、平喘化痰、通腑泻热等治法。
对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不仅降低了重症、危重症的发生率、病死率。中医药在减少肺的渗出、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稳定血氧饱和度、减少抗生素使用等方面都具有作用。“此类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以及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需呼吸支持甚至是有创机械通气。”张志明介绍,此时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干预,可以在稳定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呼吸、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对于恢复期患者,加快康复进程是关键。”张志明介绍,处于恢复期的患者,病毒的核酸检测虽然已经转为阴性,但乏力、咳嗽、精神状态差等症状仍然存在,继续采用中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据了解,在获奖后,团队又承担了甘肃科技重大专项《甘肃方剂防治新冠肺炎科技公关项目》。
刘永琦教授说,团队后续将继续坚持中医临床和科研并重,并头发展,加大中医药基础研究投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揭示中医药起效的潜在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多学科交叉解读中医药复方防治疾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今后,我们会继续完成新冠肺炎的甘肃方剂制剂新药研发、指南的制定、基础研究等工作。”他表示 ,“甘肃方剂”相关药物制剂的评价和研发工作、机制研究也同步展开,为中医药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 提供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