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通讯员 黄旸
【资料图】
1月19日凌晨,深冬的长江,雾气氤氲。连接湖北省黄冈市与江西省九江市的过江通道鳊鱼洲长江大桥孤独地矗立在长江两岸,寒风掠过大桥斜拉索发出阵阵呼啸,南昌局集团公司九江桥工段的4名桥隧工紧扣安全带,正准备乘坐升降梯来到垂直高度252米的大桥主塔塔顶检修。
“扶牢墙梯,不要往下看。”塔顶检修平台,28岁的工长程亚卓喘了一口粗气,双手托着陈伊瑶后背,保护陈伊瑶登上墙梯检修大桥最顶端的避雷针。在252米高的塔顶,八级大风侵肌透骨,墙梯上的陈伊瑶有一半身子悬在护栏外,稍微靠近栏杆往下看,一阵眩晕感便迅速袭来。
“第一次爬梯的时候吓得双腿发抖,后来次数多了,也就没那么害怕了。”陈伊瑶抿了抿嘴唇,双脚紧紧卡住墙梯,斜着身子接过程亚卓递来的检点锤,闭上眼使劲儿深呼吸一口,认真检查避雷针上每一个零部件,脸也被寒风吹得通红。
鳊鱼洲长江大桥全长2.76公里,有“上接天际、下入江水”的擎天柱之称。28岁的程亚卓是鳊鱼洲长江大桥检查工区工长,他们每天都要利用凌晨1时至5时没有列车通行的“天窗”时间,完成鳊鱼洲长江大桥设备的检修维护任务。班组共15名职工,最大的仅29岁,1998年出生的陈伊瑶是工区唯一的女桥隧工。
看起来是个文弱女孩,但陈伊瑶干起活来却一点不含糊。背着十几斤的装备在寒夜里“爬高摸底”的生活早已习惯。
位于塔顶的健康监测系统,集结构监测、状态评估、安全预警、养护管理于一体,是整座大桥的“健康管家”。程亚卓嘴里哈着白气,时而俯身探头,时而单膝跪地,逐颗敲击联结螺栓,仔细观察设备固定装置是否结实牢靠。
凌晨的长江江面寒气逼人,程亚卓与工友戴好氧气面罩,准备“沉”到江面下几十米深的塔“肚”底,对箱梁内的结构部位进行无死角检查。程亚卓与工友一晚上要检查近万颗螺栓,在箱梁内,检查锤敲击螺栓的声音此起彼伏。
春运期间,列车开行量增加了,工区任务也更重了。陈伊瑶也索性住在了工区,“我外婆家就是长江对岸湖北黄梅的,我觉得是一种很特别的缘分。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的‘外婆桥’。”陈伊瑶说。
熬了一整夜,年轻的桥隧工们已是疲惫不堪,在工区食堂,热气腾腾的饺子和炒粉正等待着他们,“这是一天中最期待的事,什么都替代不了。”工友王韧笑着说。
此时,程亚卓没有急着吃早餐,他拿出了手机,嘴角默默上扬,露出笑脸。视频里,程亚卓襁褓中的儿子正不停喊着“爸爸”。
忽然,远处长鸣破空,一列动车组迎着朝霞驶过鳊鱼洲长江大桥,疾驰而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