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孙明源
(资料图)
“原来,沿海城市也有没见过大海的孩子。看到他们兴奋的目光,我深切感受到,我们的科技志愿活动是有意义的。”2022年,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红蓝教育大课堂”科技志愿服务队的杨上锋前往浙江宁波,面向当地留守小学生开展海洋与舰船主题科普活动。杨上锋发现,这次对他来说并不稀奇的出差,给许多孩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6月2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交流展示活动中,杨上锋作了如上分享。
2022年,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发布了关于联合开展高校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同年,中国科协设立了“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资助项目,资助激励了100个有创新、有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这些项目的参与者是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的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具有专业性强、资源不易集中的特点,大学生志愿者们主动挑起担子,在为社会提供科普资源的同时,也给自己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以科普为主
“和其他类型志愿活动不一样的是,我们的科技志愿者上岗前得接受大量培训,确保不会讲错科普内容。”谈起科技志愿服务的难度,中国海洋大学科技志愿服务队成员、研究生辅导员徐文锋强调了“专业性”一词。
“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为了弘扬科技志愿服务精神,各高校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
目前,大学生从事的科技志愿活动以科普讲解为主。志愿者们综合自己在学校的所学所得,以讲解的形式把这些知识传播到社会当中,讲解的主要受众是中小学生群体。
华北电力大学蓝之焰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张洪国已经参与了多年的科技志愿活动,他注意到我国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正在显著提升。
“有一次,我在北京的讲解活动中讲到煤炭脱硫,发现有的孩子居然相当了解背后的原理和细节。在我的家乡云南农村,借助发达的信息技术,当地中小学生现在接触到的科技知识也比上大学前的我接触到的多多了。”张洪国认为,我国少年儿童目前有着巨大的科普需求。在这场广泛的科普变革当中,大学生有很多可以出力的地方。
从2016年起,商洛学院科技志愿服务队的师生在陕南山区开起了“流动科技馆”。科技志愿者们常常乘坐数小时大巴前往偏远的山村学校,为当地中小学生提供科普展览和讲解。商洛学院科技处基地管理科科长杨琳说,前去讲解的大学生志愿者常常被孩子们团团围住,被请求“再多讲一些”。
“孩子们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有着无穷的好奇心,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更渴望知识的浇灌。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以科技志愿的形式回馈乡土是我的心愿所在。”张洪国说。
科技志愿活动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在科技志愿活动中,感触深刻的大学生远不止张洪国一人。杨上锋表示,有许多学生积极报名成为科技志愿者,他们也在活动中收获良多。他接待过的一位同学历尽周折才找到报名渠道,还感慨说“终于找到了组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E起向未来志愿服务队成员王彤彤回忆,当看到孩子们对航天知识的热情以及对祖国航天事业成就表现出自豪时,内心“航天报国”的志向就又坚定了几分。
“过去几年,我们走出校门,到湖北省内许多地方开展科普活动。作为农业类高校,我们的特色之一就是‘接地气’。志愿者们发现自己所学所讲的知识正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坚定了学习、科研的信心。”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讲解员、科技志愿项目参与者窦亚琪说。
在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交流展示活动上,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秦涛评述说,科技志愿活动对大学生来说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各校应该总结经验、交流互鉴,在扩大活动社会影响的同时,帮助大学生从科技志愿服务中受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