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科技日报通讯员 段宏杰
她作为主要研发成员研制的架桥机被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她带领团队攻克了空轨核心技术……她就是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英琳。
近年来,王英琳带领团队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大型科研项目并将相关技术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相关成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4项。
(相关资料图)
“过去十余年,我和团队成员坚守初心,潜心深耕特种装备领域,为筑牢大国智造基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6月16日王英琳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创新驱动解难题
“我感觉自己很幸运,能在刚入行时就接触到国家级项目。”王英琳回忆道,早在2010年8月,刚刚参加工作的她便参与了我国首套JQS700型架桥机下导梁的设计工作。
2011年,她完成了第一代分体式过隧运架设备——JQDS900型架桥机三个部件的设计工作。紧接着,她又参与完成了中铁南方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港珠澳大桥项目2000吨门式起重机整体门架钢结构和MU34自行式液压模块运输车车体机构的部件设计工作。
“她非常拼,折叠床就放在工位旁,一天恨不得工作24个小时,没几个人能做到。”同事这样评价王英琳,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艰辛,但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
2014年4月,这位“拼命三娘”在技术专家带领下负责JQSS900型双跨式过隧架桥机总体工作,这是她第一次担任小总体负责人。
该架桥机是全新一代分体式过隧运架设备,解决了山岭地区桥隧相连地段箱梁架设施工难题,可随走随架,相关技术成果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8年5月,王英琳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成立。随后,她带领新成立的工作室团队成员深耕特种装备领域,从解决工程难题出发,致力于提高施工效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由王英琳主持负责研制的850吨杭甬高速双向作业型运梁车,是首个被用于国内内陆高等级公路的大吨位架运设备,可双向作业,显著提高转运施工效率;由她主持负责的浙江省三门湾跨海大桥1300吨运梁车项目,是当时国内自主研制的最大海上运梁车,成功解决了多车组同步控制的技术难题,并被应用于浙江三门湾大桥的建设中。
在王英琳和历代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由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研制的架桥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乐接挑战开新局
为助推产业升级,王英琳带领团队成员迎接挑战,毅然进入新制式轨道交通领域。
经过技术创新,王英琳团队跨越了施工装备研发与轨道交通产品的壁垒,掌握了通勤空轨、旅游空轨相关技术,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55项、发明专利2项。
王英琳所在团队联合江西理工大学成功研制出国内首辆永磁磁浮空轨列车“兴国号”。此外,她还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首台商用跨座式单轨智能轨检仪,测量精度达到毫米级,并将其成功用于埃及开罗跨座式单轨项目中。
作为技术带头人,她积极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乐于为同事答疑解惑,主动传授个人经验,耐心指导新同事。
“希望能帮助年轻同事少走弯路,引导他们多走踏实路,敢走艰辛路。”王英琳说。
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已培养出5位技术部门负责人、6位高级工程师。
王英琳积极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平台作用,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孵化出众多成果。其中,工作室团队联合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台桩梁一体架桥机“共工号”,获评2022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联合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赤沙号”。
“希望自己和团队成员设计的每台架运设备都安全、好用,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贡献力量。”王英琳说,未来她将朝这个目标继续努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