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霍萍
6月30日,我国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试验船“海豚1”在烟台蓬莱港交付并首航。
该船将从蓬莱驶往青岛,沿途开展一系列船舶智能设备性能验证、环境感知、障碍避碰及航路重规划、数字孪生系统虚实同步交互等多项实验。这艘智能船创造了多源信息融合协同探测、智能感知及环境重构、船舶与海洋环境数字孪生三个方面国内第一,打造了我国首个船舶智能系统与设备测试及验证的“海上流动”实验室。
(相关资料图)
郭健楠 摄
郭健楠 摄
哈工程远程操控。哈工程供图
“海豚1”可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船上,项目负责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夏桂华教授介绍,船上安装了哈工程科研团队最新研制的我国首套全景式128线/2海里激光雷达、360度全景红外视觉系统、360度高视距全景可见光视觉系统、声号自主识别等多套智能感知设备,可在2海里距离内精确探测水面以上0.5米微小目标,等于安装了多个“视力、听力”超强的“眼睛”“耳朵”,并集成船载固态雷达、海浪监测设备等通导设备,打造了船舶航行态势智能感知系统。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摄
“耳朵、眼睛多了,怎么做到不互相影响干扰、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夏桂华教授介绍,团队在国内首次突破了多源信息融合与协同探测技术,可实现全天候、全方位为船舶提供航行环境的三维重构信息,保证该船在雨天、雾天、黑夜等不利条件下航行时仍能耳聪目明、乘风破浪。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摄
“海豚1”可做到“人在岸上开,船在海上行”,既可远程操控驾驶,又可实现无人驾驶自主航行。该船装备了我国第一套船舶数字孪生系统,首次建立了船舶数字建模、模型迭代进化、虚实实时交互、在线离线共生、船岸镜像等船舶数字孪生技术体系,操作人员在千里之外的哈尔滨智能船远程操控中心可对其进行远程操控,并实时精准为船舶发动机、推进系统、导航系统等各“器官”进行健康体检和“把脉问诊”。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摄
夏桂华介绍,该船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团队联合校内多个涉船海学院自主研发,实现了船舶总体、动力、电力、推进、导航、操控、感知等一体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在工信部、科技部和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核心区等相关科研项目支持下,委托蓬莱中柏京鲁船业公司历时3年建造完成。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摄
“海豚1”依托哈工程建校70年来船海学科技术的深厚积累,是哈工程所创造的船海领域10多项“共和国第一”集大成“顶配”之作。
该船装备了被业界称为“定海神针”的哈工程研发的我国第一套船舶动力定位(DP)系统,可以让船在4-5级海况下纹丝不动地定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完成相关作业任务;还装备了哈工程研发的我国第一套光纤惯导系统、北斗船用导航系统、水下超短基线定位系统,为水下无人潜器提供水下和水面导航定位。
“海豚1”得名于高智商的“海上精灵”海豚。“海豚都是协同生存的。”夏桂华教授表示,未来,团队将为“海豚1”配备无人机和水下潜器,进行水下、水面和空中目标的跨域协同探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