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新的学年即将开启,有的步入新的年级,有的考入心仪的学校,崭新的未来向广大学子张开了怀抱。
近年来,各年龄段群体都被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盯上,学生群体受骗案件不断增加。全国多地警方统计显示,学生群体已成为电信诈骗受害的“重灾区”。重庆渝北警方通过梳理辖区近3年电信诈骗案发现,20岁以下受害人占比12.85%,这个年龄段群体多以学生为主,容易受到虚假网络购物和游戏装备网站引诱。
常见的诈骗套路有哪些?
(资料图)
套路一:校园贷诈骗
利用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及新生对新的环境不熟悉等特点,以谎言欺骗和诱导学生借高利贷或作担保,而后进行威胁敲诈勒索。其中较为常见的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贷款业务,而很多校园贷其实都是披着伪善外衣的高利贷。所谓的“低利率”“免利息”都是诱导大学生进行贷款的诱饵,最后利滚利欠下巨债。
有的诈骗分子在与大学生接触中,设置圈套,逼大学生就范,继之行骗。如利用部分学生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部分学生上当受骗。或引诱学生参与赌博,先让你赢,尝到一定的甜头,接着让你输,没钱暂赊于你,最后受制于人。
套路二:山寨“新生群”诈骗
每逢新生开学季,各大网络平台会有大量真假难辨的“新生群”“资料墙”“大一新生墙”,他们或是假装校方发布收费信息,或是到各个学校学生群中发布诱导用户添加好友的引流话术,如大学英语四六级、PS、计算机二级等相关的付费内容,一旦付钱,你就成了上钩的鱼。一些诈骗分子会在新生群里冒充学长或学姐和新生们套近乎,嘘寒问暖,在获取新生和家长的信任后就开始推销手机、电话卡等物品。
套路三:电话诈骗
骗子通过非正常渠道窃取新生信息后,伪装身份,骗取信任。有时会自称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资助生活费为由,让学生提供银行卡号和密码。
此外,骗子还可能以学校老师的名义给学生家长打电话,谎称孩子在学校生病或遇到意外,急需手术费等,要求学生家长汇款或转账。
套路四:校园卡等推销诈骗
推销诈骗是大学生经常遇到的骗局,主要诈骗对象是新生,会有很多所谓的学姐、学长来给你推销东西,都是日常用品如充电宝、网线之类,这些东西有些质量没有保障,或者是假冒伪劣产品,有可能比外面卖得还贵,而且根本没有售后保障。
或是他们称可以带学弟学妹挣点小钱,例如称贩卖学习用品、面膜化妆品等骗取钱财;亦或是他们称保过各类考试(如等级、职称、研究生等)推销外校机构,欺骗学生缴费给机构收取高额回扣。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学姐、学长,多数是身份不明的社会人员。
套路五:兼职诈骗
骗子们抓住学生想要早日赚钱的心理,打着招聘兼职人员的幌子,骗取新生钱财或个人信息。今年“618电商节”就发生过这样一起真实案例,泉州台商区公安分局接到大一学生张某报警称,其在网上刷单被骗。原来,张某在某交友APP上加了一个陌生好友,对方邀请张某在某平台上刷单赚钱。对方提供一个链接让张某下载一款聊天软件,并引导张某转钱到其提供的银行卡上刷了三次单,三次都有正常返利,张某便相信这是可以赚钱的兼职。但随着投入的金额不断变大,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提供返利,并表示要继续转钱刷单,否则本金都无法拿回,意识到被骗的张某赶紧报警求助。
此外,骗子们或是以招聘钟点工、家教、打字员,办理出国手续,帮助找工作及参加各类会议活动等行骗,如他们会要求学生先交押金,然后等消息,再然后便是杳无音讯;或是发布高薪大学生兼职如模特、礼仪等职位,随后邀学生去面试,声称必须拍摄模特卡等要求,以拍摄制作费、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亦或是以直销为幌子引诱学生进入传销组织,多以短时间暴富为诱饵。
套路六:各类培训诈骗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越来越多,也出现了不少“骗子机构”浑水摸鱼。他们通过“考试包过,免考保过”“有考试原题和答案”“考试可以改分”等虚假宣传来吸引学生。
套路七:网络购物诈骗
网购方便快捷,刚开学时购置日常生活用品的同学们很多会选择网购,但是容易陷入以网购退款为名的骗局。如有谎称其购买的货物有问题需要申请退款,并让受害人添加“官方客服”微信、QQ、支付宝或点击陌生网址连接,再用受害人支付信用不足、账户异常无法到账、需要提高信用额度等借口诱使受害人转账或贷款给对方,最终上当受骗。学校里常常会有以降价、打折、奖励等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在这种二维码带病毒,扫码后可能会下载一个木马病毒到手机中,导致遭遇财产损失。
套路八:虚假游戏交易诈骗
骗子通过买卖游戏装备账号,免费领取“皮肤”等虚假信息,诱导学生们添加QQ、微信好友,私下转账交易,或开启屏幕共享实施诈骗。
套路九:机票改签诈骗
骗子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得乘客的航班信息,然后使用改号软件假冒航空公司电话向购票乘客发送短信,谎称飞机因故取消航班。接着骗子就会通过冒充客服的电话,告知受害人航空公司会退还机票费以及赔偿相应的金额,同时要求受害人提供自己的银行卡号以及银行发送的验证码(其实是银行的支付验证码),由于之前短信中的个人信息都是正确的,往往受害人在此时都不会起疑心,当受害人提供验证码后就会发现自己的银行卡中的一笔资金不翼而飞,此时再拨打“客服”的电话,就会发现“客服”的电话已经无法接通了。
套路十:以恋爱为名行骗
骗子还常以谈恋爱的方式,既骗其感情,又骗其财物。
什么是“帮信罪”?
近年来,随着国家打击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惩治了一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分子,但是“帮信罪”案件时有发生。今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指出,5年间,起诉非法买卖电话卡和银行卡、帮助提款转账等犯罪从2018年的137人增至2022年的13万人。
日前,@岚山法警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短视频,一名20岁出头、刚踏出校园的女青年,因犯 “帮信罪”被送入牢门。视频下有近11万条评论问及“什么是帮信罪”。
虽然很多人对帮信罪感到陌生,事实上,在电信诈骗犯罪的链条中,帮助行为已逐渐成为重要一环。“帮信罪”,全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指的是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犯罪行为,常见形式如租售银行卡、电话卡,跑分,开发违规APP,为相关电信诈骗APP进行广告推广等。从“帮信罪”涉案人员年龄看,低龄化现象突出,一些学生受不法分子蛊惑,出售、出租“两卡”,沦为电信诈骗“工具人”;个别学生招揽同学收购“两卡”,发展为“卡商”,从身处“象牙塔”的在校学生沦为诈骗帮凶,令人扼腕叹息。
“帮信罪”为违法犯罪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帮助,不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危害公共和社会安全,必然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自己求学、就业、生活埋设障碍,最终害人害己。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家庭的希望。护航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和责任。斩断电信网络诈骗分子伸向学生的“魔爪”,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努力,也需要广大学生和家长朋友们的支持与配合。
如何防范诈骗?
诈骗的手段“量身定做”,防范的手段也应“与时俱进”。
首先,大家可以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它是公安部推出的一款有效预防诈骗、快速举报诈骗的软件,收集了各种防骗信息新闻。大家在下载后,可以通过学习新闻案例提升防骗技巧和意识。
5月23日,民警在天津师范大学指导学生下载反诈App。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其次,我们要谨慎使用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坚决不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和各种第三方支付、社交媒体账号等。妥善保管个人信息,银行卡、手机卡丢失要立即挂失;废弃不用的银行卡、手机卡应及时办理注销;QQ号、微信号等账户被盗要立即申请账号冻结。要谨慎对待陌生二维码,不可随意扫描。
再次,学生应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消费,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减少情绪化消费、跟风消费,拒绝盲目攀比、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同时,应掌握金融贷款知识,提高对金融诈骗和不良借贷的防范意识,谨防落入欺诈陷阱;遇到困难,应主动向学校寻求帮助;如已陷入不良网贷困扰,应及时向学校报告有关情况,并寻求公安部门帮助。
另外在网购时,需选择正确的渠道,确认交易真实无误后,再进行操作,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钱财,切勿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购买机票应通过正规网站、正规途径,在收到类似“航班取消、航班变动、机票退改签”等内容的短信时,应通过航空公司官方客服核实消息的真伪,不要盲目轻信来路不明的信息,更不要拨打短信中提供的陌生号码按照对方的要求转账。对陌生推销者的花言巧语不要轻信,购买东西时最好到学校内外的正规超市商场购买,另外学校并没有强制要求大家办理校园卡,需要办理电话卡要到正规的营业厅办理。在选择培训机构或考证报名时要时刻留心,避免踏入考证陷阱,时刻谨防诈骗。
再者,涉及收费等事宜,学生和家长都务必要从学校公布的官方途径了解,或直接和校方联系,多方确认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切勿轻信他人、随意点击不明网络链接,避免上当受骗。如果涉嫌诈骗和敲诈勒索,家长应跟学生本人进行确认,若联系不上,可以和学校辅导员或其他老师联系,可以直接报警。
此外,“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规违法行为,网络上的兼职刷单广告都是诈骗分子投放,“先垫付”刷单只会让人越陷越深,造成较大损失。当看到兼职信息时,切勿盲目报名,应先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可向老师咨询或者上网查询机构是否正规。
对于未成年人,除了家长当好手机账户把关人,家校之间也要加强沟通,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应用信息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提高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
与此同时,需要三大运营商强化电话号码开卡管控,与有关部门联手互动,打好组合拳,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犯罪,彻底铲除网络诈骗黑色产业链,铲除电信网络诈骗土壤。
(综合东北新闻网、四川新闻网、深圳特区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甘肃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官网、大名公安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