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日前,第二十四届中国眼底病论坛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在重庆举行。作为国内眼底病领域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大会吸引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数百名专家围绕最前沿的眼底病诊治新进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细胞基因治疗等热点问题深入探讨。
会上,患者数量日益庞大的老年性黄斑变性问题备受关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学院执行院长赵明威、圣弗朗西斯科医院的Daniel Pauleikhoff等多位专家,围绕老年性黄斑变性分别进行以《中国AMD临床诊疗指南解读》《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抗VEGF疗法的现有策略和未来方向》为题的演讲。
图为大会会场。主办方供图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因出血而导致中心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老年性黄斑变性已成为老年人致盲的首要疾病,预计到2040年,全球患病人数将增长至2.88亿人。
我国国民对老年性黄斑病变的公众知晓率仅为6.8%,认知不够经常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会上,赵明威指出,我国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患病率从45-49岁人群的2.44%攀升至85-89岁人群的18.98%;患者数量从1990年的1201万例增加至2015年的2665万例,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至5519万例。
今年5月,《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诊疗指南(2023年)》发布。“在过去十年内,新生血管性AMD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我们也实现了从诊疗路径到诊疗指南的飞跃。”赵明威表示,随着我国AMD患病人数持续增加,抗VEGF药物不断更新和发展,精准、个体化治疗需求的提升,为更好地指导我国眼科医师的临床实践,2023版指南应运而生。这一版指南更多地基于中国证据,对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问题给予解答。
基于中国人群研究数据的“新版AMD诊疗指南”的推出,对国内眼科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只能通过光动力疗法或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直到2006年,抗VEGF生物药疗法(通常是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出现才打破这种无药可医的状态。2013年,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新一代的抗VEGF产品康柏西普上市,填补了国产眼底黄斑变性治疗药物的市场空白,打破了高价进口药对中国眼科市场的垄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