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健高 实习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苟小妹
日前,青岛市2022年第八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公布,城阳区入库企业数量达242家,占全市总数比例23%,位列全市第一。至此,城阳区全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1886家,占青岛市总数的26.6%,位居全市首位。
数字彰显了城阳区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的活力,也是该区优化科创生态、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动体现。
【资料图】
今年以来,城阳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以“四区一园”建设任务为导向,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创新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高度集聚融合,奋力建设科技型城区。
打造科技型企业集聚地
中小科技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后备力量,孵化器、加速器则扮演了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的角色。城阳区将推进“双创”作为科技工作重要着力点,出台创新政策,集聚创新资源,完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孵化链条,大量的孵化载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了空间。
作为青岛市首批瞪羚独角兽企业加速器,青岛天安数码城在助力企业创新创业、加快城阳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13年落地城阳区以来,青岛天安数码城已集聚现代服务企业1000余家。该园区相继举办了天安汇大讲堂、天安创享派等多场活动,为参与活动的企业匹配资源,促进行业交流和产业发展。
“我们是园区的老朋友。令人欣喜的是,如今,园区内的产业集聚程度越来越高,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愈发紧密。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的入驻,让我们在软件方面有了更多的合作机会,有问题可以随时见面沟通,说不定就能碰撞出‘火花’。”山东依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坚介绍。
创新发展需要肥沃的土壤,城阳区拥有青岛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康复大学、中科院软件所青岛分所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目前,全区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27家,其中国家级7家;众创空间累计26家,其中国家级18家。这些不断集聚的创新资源,是城阳区创新发展的潜力所在。
提升企业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针对企业面临的成果转化不够、科研项目不多等问题,城阳区积极推动新引进新型研发机构与区内优势产业融合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2019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落地城阳区。研究院聚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5G与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瞄准青岛市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千亿级产业链,通过建设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基地、信息行业社会服务平台、科研创新平台、产业孵化平台等方式,提升青岛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储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能力。目前,研究院为区内电子信息企业提供新一代信息技术方案40余个,直接转化科技成果12项。
城阳区积极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娘家人”,主动与企业对接、沟通,点对点送服务,面对面讲政策,最大限度把优惠政策送到企业手中。同时,全面实施科技奖补无感支付,无需企业跑腿报送收据,以银行流水作为账务处理凭证,提高审核发放效率,全面减轻企业负担。
“像我们这样的科技小微企业人手有限,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无论是高新技术认定申报还是奖补资金发放,城阳区都安排工作人员主动帮助我们梳理流程、准备材料。对我们而言,只需专心搞好研发就行。”青岛科创信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福宝说。
深度释放政策红利
科技政策的引领、金融活水的滴灌、人才智库的培育,为城阳区科技创新发展、“四区一园”建设带来更多内生动力。
城阳区整合“一揽子”科技政策,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城阳人才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加大对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的扶持力度,全面提升区域对科技人才、科技企业、科技成果等创新要素的吸引力,加快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全面提升全区科技创新能力。
金融支持是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城阳区不断加大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融资支持,兑现贷款贴息金额1013万余元,拉动120家科技企业贷款12.2亿元。
城阳区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全区实体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城阳区累计引进培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9人、青岛市级高层次人才19人。今年1-9月份,城阳区新增来华工作的外国人才336名,数量位居山东省各区、市首位。
(青岛城阳区供图)
关键词: 青岛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