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仑
整齐的厂房、先进的设备、皎白的丝束,一条条碳丝穿过收丝机缠绕成筒……冬日的吉林市寒风凛冽,而吉林化纤集团的碳纤维车间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相关资料图)
日前,吉林化纤12000吨碳纤维复材项目1#碳化线一次开车成功,该条碳化线是国内自主设计安装单体产能最大的碳纤维生产线,也是吉林省重点推进的4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之一。该条碳化线年产能可达到3000吨以上,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风电、光伏等绿电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轻量化等领域。
瞄准关键技术攻坚克难
车间生产一线,是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德武每天必去的现场。每天清晨,他都会来到厂房里和职工交流,了解生产情况,解决发展难题。“不来看看,心里不踏实。”宋德武说,“党的二十大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企业发展的指引。”
吉林化纤集团始建于1959年,自2013年以来,吉林化纤在原有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加大科研力度,坚持碳纤维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瞄准关键技术发起攻关。
碳纤维作为战略新材料,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掌握关键技术对于行业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生产过程中,问题点就是创新源。”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研究所研究员姜彦波说,“当然,创新也需要艰苦奋斗,敢于挑战不可能。”
目前,吉林化纤拥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企业成立的富博研究院下设8个研究所,共有专、兼职研究员78名,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和副高级以上工程师,将企业内部智力资源与外部科研力量深度结合,促进企业创新升级。2022年,吉林化纤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
如今,吉林化纤围绕单线万吨级原丝生产装备国产化、单线3000吨碳丝生产线装备国产化和碳化生产线数字化、智能化,物耗和能耗下降,碳纤维性能提升,小丝束在重要领域开发、大丝束光伏风电、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开发等方面开展攻关,牢牢牵住碳纤维关键核心技术的“牛鼻子”。
人才建设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机器的轰鸣声中,一缕缕雪白的原丝通过低温碳化炉……在碳纤维原丝生产车间里,纺丝车间工艺班长、技师齐巍和他的工友正有条不紊地检查着生产线的工作状况,不时查看工作台上显示的参数——今年,他刚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企业的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吉林化纤围绕生产经营激励、创新人才激励、一线苦脏累劳模型激励三个方向研究制定激励机制,通过开展各层次、各岗位的全过程劳动竞赛、技能大比武,以及工匠、劳模、技师、主任工程师评聘等工作,增加一线员工收入,激发创新动力,2021年,集团公司开展劳动竞赛462项,提出“五小”合理化建议1556条,一线员工收入同比增长8%。
人才与创新工作给企业发展激发了活力,增添了动力,吉林化纤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攻关推动、自学主动、论坛互动、统学促动”的五动人才培养,提升原创能力,培养高精尖人才;公司实行“揭榜挂帅”课题制,揭榜了27项重大课题,有26名专业技术人员挂帅领题,目前已完成研究课题7项。
“十四五”开局之年,吉林化纤实现了产值131.5亿元,销售收入160.5亿元的历史新高,今年企业产值将突破200亿,真正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加快推进的同时,吉林化纤集团积极与中航工业、长春一汽战略合作、紧密对接,加快推进集团公司碳纤维产业在配套树脂、上浆剂、缠绕气瓶、汽车配件等领域的延伸拓展,实现了企业生产规模优势与科研院所技术优势的完美结合,为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碳纤维产业,助推碳纤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实现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