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12月13日,记者从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获悉,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牧草栽培育种团队历经14年系统选育而成的杂交新品种青燕2号(Avena sativa L. ‘Qingyan No.2’)燕麦于近日通过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为育成品种,这是青海省首个国审燕麦育种新品种。该品种具有草籽兼高、粗蛋白含量高、饲用价值高的特点,可用来青饲、晒制青干草或青贮等,适宜在青海省海拔2500至3200米区域以及国内其他冷凉地区推广应用。
良种是草牧业发展的基础。燕麦喜冷凉、抗旱、耐瘠薄、易于栽培管理,是适宜高寒地区种植的重要粮饲兼用型作物。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皮燕麦产区,青海省是全国皮燕麦种植生产的优势产区和主产区之一,在海拔1600至3600米地区均有分布,且种植历史悠久,在维系高寒草地畜牧业发展中发挥着其他栽培牧草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牧草栽培育种团队自20世纪60年代起,一直注重燕麦种质资源收集、种质创新及品种选育工作,先后培育出青海444、青海甜燕麦、青引1号、青引2号和青燕1号等燕麦品种10个,有效解决了高寒区燕麦品种匮乏的局面。团队从高寒牧区和农牧民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生产中存在的现有燕麦品种老化、引进燕麦品种表现欠佳、高产燕麦品种缺乏等问题,以选育高产籽兼高产草和适应性强的燕麦品种为育种目标,以中熟高产籽国审燕麦品种青海444为母本,中晚熟高产草国审燕麦品种青海甜燕为父本进行杂交。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副所长刘文辉介绍,近年来,牧草栽培育种团队不断加大专用型燕麦种质资源评价和新品种选育工作力度,持续开展燕麦高产栽培技术、抗逆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及主栽品种提纯复壮工作,在燕麦种质资源评价筛选、品种真实性鉴定、抗倒伏、耐盐、耐旱、耐低氮生理及分子机制、主栽燕麦提纯复壮、种子田精量播种、精量施肥、高产栽培、草害病害防控、适时收获及种子安全贮藏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团队始终坚持面向青海省燕麦产业一线,对接5家饲草种子经营企业,建立燕麦种源基地2处,发挥种源基地示范辐射作用;示范推广燕麦新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加强燕麦种植生产人员技术培训,提高燕麦种植生产科技水平。在燕麦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试验、示范、繁育、培训、推广同步进行的原则,从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种植效益,促进稳产增收。
下一步,团队将与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采取良种良法相结合,在西宁市周边及东部农区海拔3000米以下区域进行种子生产,海拔3000米以上区域饲草生产,使新品种、新技术在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提高燕麦种植收益,带动农牧民和企业燕麦种植积极性,扩大高寒区燕麦种植面积,推动草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青海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青燕2号”燕麦。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供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