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面对“乡土中国”这一主题,青少年如何以科技融合文化,进行自己的诠释?2月18日,第六届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暨第三届青少年文化科技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项目团队分享了他们对“绿色低碳中国”和“乡土中国”的理解与认知。该论坛的配套展览《乡土中国——青少年文化科技作品展》也在故宫博物院同步举办。
论坛上,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学生卿梦泽讲述了和创·造实践活动从初一到高三的缘分。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他了解到创新不是凭空捏造,科学的进步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学会了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深刻感受了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明白了科学探索的意义。
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的同学讲述了与瓶子有关的故事。在故宫“零废弃”理念的倡导下,他们想出了用废弃塑料瓶做环保雨衣的点子,还在雨衣上融入了故宫元素,让雨衣好用也好看。四合书院队的项目则源于同学们在一个云南纳西族村子里的别样经历。通过参加文化与科技论坛,他们开始思考如何让乡村文化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传承下去。来自北京昌平南口铁道北小学的团队制作了特别的铁路模型,用融媒体手段展现了不同时代的铁路,让更多人直观看到时代发展带来的改变……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碧涌表示,在科技日报社和故宫博物院的通力合作下,以故宫为核心的教育资源转化为适合科技教育的多元教材,让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素质教育。这是一项创新性的尝试,也是一次富有教育意义的科技、文化跨界联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同学们的作品让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感到惊喜和感动。他表示,时至今日,农耕文化所孕育并传承至今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仍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生产生活,尤其在遗产保护、绿色发展等方面,对文物工作者有重要启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博物馆教育最为关注的受众群体,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故宫博物院广泛与社会机构合作,深入挖掘、阐释故宫历史文化资源,为青少年开发研学项目,打造线上科普项目,以便让更多青少年获益。
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是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点活动,也是科技日报社坚持重点打造的品牌活动。创立于2020年的青少年文化科技论坛由科技日报社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坚持“传承、创造、融合”的理念,力求用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今年的论坛活动以“乡土中国”为主题,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近万名大、中、小学生积极响应、踊跃参与。
(更多报道见第5版)
关键词: 乡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