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胡群 许方甫
(资料图)
2月28日,记者从在江苏溧阳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南方粳稻主产区优质水稻新品种/品系品鉴推介会上了解到,6年来,江苏瞄准优质水稻产业存在的关键瓶颈问题,通过强化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建立优质水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品种育繁-攻关创新-集成示范-产业开发一体化的高质量基地,并联合开展品种创制、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示范等举措,选育与筛选出一批丰产优质高效水稻新品种。
据了解,到2022年,该省优质水稻品种推广面积达1800万亩,已超过种植总面积的50%;5年来,全省优质优价收购总额超100亿元,农民年净增收入超10亿元。
以技术重大共性需求和市场为导向,组建水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江苏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介绍,长三角是我国水稻生产主产区,也是全国丰产优质高效创新示范区。目前,苏皖浙沪及鲁等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约20%。其中,江苏种植面积3400万亩,平均亩产590多公斤。但多年来存在品质有待提升、附加值不高等共性问题。因此,亟待在丰产优质高效品种选育与品牌化创建开发、水稻产质效协同提升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研发、田间无人化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加快突破。
2017年,在江苏省科技厅等支持下,由扬州大学、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22家高校、院所、企业联合组成江苏省优质水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优质水稻产业技术重大共性需求和市场为导向,以提升水稻品质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合力打造优质水稻产业技术人才链与创新链,协同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共同开发先进适用的物化产品,推动江苏从“水稻大省”走向“水稻强省”。
6年来,该联盟组织成员根据优质水稻产业技术创新目标,结合具体的项目研究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并根据不同目标任务组织若干专业工作组开展协同创新工作。尤其是通过丰产优质高效水稻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产质效协同提升栽培技术的应用,耕种管收机械化率的提高等,有效支撑了水稻产能的提升。
以加快培育高端绿色稻米品牌为目标,加大优质水稻新品推广力度
扬州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江苏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魏海燕介绍,近年来,江苏切实加大优质水稻新品种推广力度,依托全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水稻品质产量效益协同提升技术集成推广”项目的实施,之前已连续两届举办中国南方粳稻主产区优质水稻新品种/品系品鉴推介会,旨在进一步加速推进长江中下游地区优质水稻生产与中高端稻米品牌打造,促进区域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由江苏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中心、江苏省优质粳稻产业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等组织主办的品鉴推介会,共向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山东等相关育种单位征集到近2年审定、参加区域试验或生产性试验的新品种新品系70个,其中新品种27个,新品系43个;软米35个,非软米35个。
在对入围的70个水稻新品种新品系,经前期统一加工后,采用大米外观品质扫描仪测定样品的外观品质(垩白度),采用米饭食味仪测定样品食味值的基础上,从中筛选出得分靠前的25个软米和25个非软米水稻新品种新品系。
会上,来自育种、栽培、加工、流通、管理等方面的36位品鉴专家,分成软米组和非软米组进行品鉴。根据GB/T15682-2008《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味品质感官评价方法》,分别通过眼观、鼻闻、口尝等方法对所测米饭从气味、外观、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五方面进行评价与综合评分。其中,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徽香软粳1号、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春优167、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粳9068、扬州大学扬大4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矮丰80、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香玉200等30个新品种新品系胜出。
在品鉴专家看来,这些新品种新品系都有着各自的特性和优点,体现出了近年来我国水稻育种技术的快速进步。
张洪程提出,尤其是面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高发等问题,要注重发挥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打破各自为战的现状,建立更多育种、栽培与生产创新联合体,以创新研发新品种品系与配套栽培技术来破解发展难题。
同时,要从不同地区、不同需求出发,支持科研单位围绕目前水稻生产的重大难题,加大对丰产优质高效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鉴选,研发产质效协同提升机械化栽培技术,创建重大技术协同推广体系,打造出一批更具竞争力的稻米品牌。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摄)
关键词: 优质水稻